日本侵华各阶段策略及原因

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在转变,人道主义民主自由平等和平友爱理念散之于四方,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国际社会诸国之间的丛林法则:强者的声音太大,盖过了弱者的呼号而已。和百年前相比,列强还是那些列强,变化不大,中国却是变成了一个崭新奋进的中国,不再任人鱼肉。中国的伟大复兴之路,依然任重道远。—-walker想说的

首先,要破除一种中国常见的思路,这种思路,就是在日本各个时代里寻找各种侵略中国的想法,然后拼凑出日本一直处心积虑,每天都想着侵略中国,占领中国。这种计划似乎从丰臣秀吉时代就没断过一样。其实日本内部对华的思路变化是不小的。

闲话少说。现在来讲一讲历史了。
明治维新之后,1873年,日本内部刚刚稳定,就爆发了征韩论的冲突,以西乡隆盛为代表的一批武士想要征韩。但是政府里的其他人反对,其中很大的一点就是忌惮中国。

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中,日本最重要的外交着力点在朝鲜。他强迫朝鲜接受一堆日本人在朝鲜的特权。不过大清也尾随而至,也在朝鲜弄了一堆特权。双方扶植的朝鲜内势力在朝鲜连番争斗。著名的袁世凯当时就是在朝鲜平定了当时朝鲜内部的亲日派组织的叛乱而发迹的。


在当时,跟以后不一样,日本实际上还是惧怕中国的。毕竟中国的吨位在那里。当时大清的海军还是号称亚洲第一的海军。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北洋水师在长崎跟当地日本警察起了冲突,还在当地大肆打砸了一顿,然而日本人视为大耻。
另外两个日本当时跟中国有关的事情是1874年,日本曾派兵进入台湾攻击当地的土著部落,因为有些琉球人漂流到那里被土著杀了,找大清,大清又不搭理,说那是化外之地。其实这个活动也有让内部西乡那派征韩派高兴的意思。带队的都是西乡的弟弟。结果战死的还没有病死的多。你去台湾这么搞,大清自然抗议,日本也就很快撤兵了。
另一个是琉球,这个地方本来过去两百多年都是同时向中国和日本的岛津藩进贡。结果日本直接把它占了,所以又引起了中国的警惕。
总体来看,日本当时是有些惧怕中国的,而中国则基本不把日本当回事。

然而就是甲午战争,基本上,我个人将之定性为帝国主义战争。是一场中日两国为了争夺朝鲜控制权而打的战争。中日两国此前已经在朝鲜多番暗战了,结果在1894年,果然爆发了甲午战争。
日本依然是比较忌惮中国的,采取的也是突袭方式开战。结果开战之后,大出当时很多人的意料,战争变得如此的一边倒,日本甚至连战败退守的计划都做好了,结果却一路快要杀到北京了。清廷一看不妙,赶紧请和。
在这种条件下,条件自然就糟糕,割地赔款少不了。但是在当时的国际社会,打了败仗,割地其实是一件较为普通的事情(比如普法战争,南美太平洋战争,美墨战争都割了地)。于是辽东和台湾就被割走了。但是当时已经对中国东北垂涎的俄国对日本此举不满,结果纠合了法德两国,威胁日本,又让它把辽东还给了中国。
这一事件让日本人恨透了俄国人。
我上面说过,这场战争从性质来看,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满清和日本根本就是狗咬狗。但是问题是日本在攻入中国之后,在旅顺这样的地方大开对平民的杀戒,就非常糟糕了。当然公平的说,大清军队如果真的攻入了日本本土,以满清军队的军纪和文明程度,我看比旅顺也好不到那里去。

满清虽然战败,其势力被逐出朝鲜,但是基本上日本还是认为中国是个大国。而且甲午战后,日本的头号敌人换成了俄国。此时中国以李鸿章为代表的高层,又试图联俄制日。所以日本此时的对外政策就是试图在中国内部制造各种亲日派。
同时,还要注意,日本内部始终有一种被称为亚细亚主义的东西。这个思想的基本意思是,我们东亚人应该合在一起,反对那些欺压我们的白人殖民者。这个思想在东亚三国都有信奉者。其流变非常复杂,我看够做好几部大博士论文的。著名的伊藤博文就是亚细亚主义者。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政府里其实有有一些人是希望中国能够改革强大起来,联合抗俄的。所以伊藤博文会访问北京,表达希望中国改革。甚至在那个时候会有中日结盟的声音出现。他们希望在中国能够是亲日派掌权。主要的目标有三类人,一类是华南和华东的地方大员。二是如康有为一类的维新派,他们的维新活动得到了日本的支持。当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日本也旋即保护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不过因为维新派被清朝廷打为反贼,所以地方大员也对维新派的名号避而远之。日本为了笼络这些地方大员,也就把康有为赶出日本了。
另一方面,日本也注意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势力。日本政府方面对孙中山有过一些支持,因为这些人亲日。但是整体来看,对此热心的主要是一些在野的民间人士。在三派日本支持的三派势力里,革命派算是日本支持的最少的。但是客观来说,革命派当时讨点支持不容易,而且日本还有很多民间的亚细亚主义者,比如著名的宫崎滔天,内田良平一类的,日本官方和民间的支持对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势力的扩大无论如何还是起到了作用的。

在此之后,就到了义和团之乱了,慈禧太后发疯的向当时的几乎全球宣战。日本在此时追随英国,支持保全中国,所以它也大力出兵。
不过这一乱之后,签订《辛丑条约》,日本觉得中国已经衰落,无可救药,从那之后的数十年间,日本朝野上下,主流的倾向就是藐视中国。
而比这更为重要的是,俄国趁着义和团进占东北,说是维护秩序,结果就懒着不走了。并将手伸向朝鲜,日本认为俄国此举已经严重威胁日本利益。
所以1904年,日本又一次突袭开战,攻击俄国。说起来,日本对俄国的进攻是个巨大的军事冒险,俄国人口,资源,军力总数那一条都远超日本。但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它的主要力量在欧洲,离远东太远。所以它在远东要修铁路,而一旦它铁路修完,调兵便利,日本就绝不可能是俄国对手。所以日本必须赶早进攻。但即使这样,这一仗也打的很艰难,幸运的是,俄国远东陆军统帅实在是个草包。海军又赶上总司令霉运炸死。国内又发生革命,日本艰难取胜。但是合约条件远不能跟甲午战争相比。
不过怎么说还是打赢了,日本居然能打赢当时强国俄国。日本信心大增,并且在对俄合约里,日本取得了南满的诸多特权,也是日本渗入东北的开始。而东北在未来将越来越吸引日本,甚至可以说日本帝国之所以覆灭,就是从东北开始的。
日本成为强国,而中国则越来越烂泥扶不上墙。日本觉得中国已经不再足道。所以其对华政策在于一方面维持大清稳定,确保自己在中国尤其是东北的利益。所以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对于扶植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不再有多少热情。这时期,支持中国革命,包括成立同盟会的主要是一些亚细亚主义的民间人士。
另一方面日本也有意识的接受大量中国留学生,试图在中国培养亲日友好人士。国民政府未来许多军政要员,如蒋委员长,何应钦,戴季陶,张群,阎锡山,蒋百里等等都在日本学习过。

在辛亥革命之前的1910年,日本政府内部对于中国的事务有一个评估,基本上,他们认为中国内部的革命派成功的希望是非常低的,更有可能的是立宪派得势,建立一个立宪国家,所以他们把曾经赶出去的康有为又给请了回来。指望能在这个里面搞出一堆亲日派出来。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开始的时候,日本依然维持基本的政策,就是保满清,但是革命形势的发展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满清看来是保不下去了。
所以这次日本又是几条腿走路,来维持自己的利益。
一是尽力去实现君主立宪制。我们现在可能觉得君主立宪和共和差不多。但是在当时日本人看来,这是个严重的问题。英国人支持袁世凯,但袁世凯历史上跟日本关系不好,而且也要搞共和,但是毕竟当时日本跟英国结盟,以英国为主导,所以最后也不得不接受袁世凯当总统的共和制。
二是在南方给予了孙中山的临时政府一定的财政支持。虽然是挂着民间的旗号,但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就是日本政府的支持。
三是策划东北独立,日本帮助肃亲王去东北制造独立活动。但是这一活动遭到了英国的强力反对。只能作罢。

袁世凯时期,日本跟中国最大的一个事件是二十一条。老实说,我不知道这个条约的提出者大隈重信内阁是怎么想的,因为突然提出这么一个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条约。似乎跟此前和此后的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都不一致。确实当时西方发生了一战,撤离了中国,但是问题是日本这么一搞,严重败坏了自己的国际形象。而且因为袁世凯的种种外交活动,日本实际签下来的条约并没有实际占多少便宜。从这之后,可以说,国人对日本的印象就变得很差了。

但在那之后,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有了一些改善。当时大隈重信的搞法其实日本内部很多人也不支持,他们认为日本这么做搞的中国极端不满,日本自己的利益也没有得到保证。
所以此后日本的对华政策转向和缓了一些。当时日本的对华政策,主要有两个基点,一是保住东北的利益,所以日本极力的支持张作霖。二是支持段祺瑞的中央政府,给段祺瑞借了一笔钱,让他组织了一只军队。以此来维护日本利益。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日本在1914年对德宣战,占了以前德国在山东的地盘。
于是就引出了后来严重的山东问题。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中,将以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一股脑判给日本。这个就招致了中国很大的不满,并引发了我们非常熟悉的五四运动。总之,这次中国没签。

1920年,日本较为支持的段祺瑞政府下台了。这之后日本在中国的主要利益着眼点就集中在东北。其代理人就是张作霖。
而当时的日本进入了所谓大正民主的高峰期,这个时期日本在国内逐渐民主化的同时,对外也较为愿意同世界各国主要是西方列强协作。1921年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谈判,日本让出了山东的特权,并且加入了尊重中国主权,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同时也签署了控制海军军备竞赛的《华盛顿条约》。这一段时期,是日本所谓协调外交的高峰期。
但是问题是,这种协调外交,在日本国内的很多人,尤其是军队特别是海军里的一些人看来,近乎于丧权辱国。他们时时想要摆脱这个体系,跟美国大开军备竞赛之门。

前面我说过,自从义和团之后,日本国内基本上存在着很严重的蔑视中国的心理。他们中的很多人觉得中国是不可救药的。即使在币原外交的高峰期,也是如此。
而同样在二十年代,一种新的战略观在日本军队内部开始流行开来。一些日本陆军军人在观察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认为未来的战争一定是举国之力的总体战。可是问题是日本缺少资源,打总体战肯定不行。那么就要去搞资源,去哪呢,首先就是东北。
而此时,中国南方的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国民革命,这次革命打出了革命外交的口号,要求收回各项外国在华特权。这很显然和上面的满蒙生命线正面碰撞。
因为这种革命外交的指导思想,在国民党北伐开始之后,就频繁的发生与外国的冲突。也发生过北伐军人攻击领事馆的事件(南京事件),当时日本的文官政府依然坚持币原外交的方针,对于这些冲突采取忍让的政策。这当然遭到了许多对华强硬派的反对。

在这样的背景下田中义一上台,这位军人出身的首相上台之后,一改以前所谓的软弱外交,多次出兵中国,尤其是著名的济南事件,当地田中派去护侨的军队跟北伐军起了严重冲突。
公平的说,在当时的条件下,日本派兵护侨本来不是完全无理的事情。但是问题是日本军人素来藐视中国人,一旦出现冲突,他们所作所为就没有不过分的。济南事件很快就变成了所谓的济南惨案。大批中国人被在此事件中无辜被杀。这更加激起了中国人的怒火。
但是日本人当时并没有全面跟中国对抗的意思,其主要利益方向依然在满蒙。而当时的蒋委员长,也不想就跟日本彻底对抗。所以北伐军绕过了济南。继续北上。
田中首相本来是希望趁张作霖退回张作霖的时候,事实上张作霖成为一个独立政权,这样日本在满蒙的权利就可以得到保障了。
但是问题是陆军内部新一代的军官们对于这样的思想已经觉得不满意了。他们认为政府对于张作霖太软弱了。应该干掉张作霖,换一个更听话的。于是1928年,张作霖坐火车回东北时,就被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安排人给炸死了。
这是第一次日本内部的激进军官自搞一套,完全置军纪如无物的事情,按照正规的军法,这位早就应该被枪毙了。事情的真相并不难查,日本自己的侦查系统很快就查明了这件事是日本人自己干的。田中首相也向天皇保证说要严查此事。但是他回去一问陆相,陆军高层们承认是河本杀害了张作霖,但问题是曝光他们会损害日本的国家利益(这说辞是否听着耳熟)。军队反对,而同时日本最大的政党政友会的首脑们也反对处罚河本。田中无可奈何,只能顺陆军的心意行事,他上奏天皇如此处理结果。结果天皇一听,跟上次说的并不一致,把田中大骂了一顿,建议让他下台。田中也就只好真的辞职了。
关于这一事件,有两个事情,我可以强调一下。
一是所谓的田中奏折,这个在很长时间里被我国的历史学家广泛认同,认为绝对是真的。“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句名言在我读中学的时候,是堂而皇之的写进教科书里的,但是稍微熟悉的当时日本当时军政高层所思所想的人,都会知道这种中二到可以放到动画片里的台词一定是假的。因为当时日本的扩张派的思想,并不是像成吉思汗那样就喜欢扩张。而是带有更多宿命论的思想,就是世界资源有限,那最终肯定会打起来,在这之前,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这种近乎三体里黑暗森林的世界观更接近当时日本扩张派人士的思想实情。
据说田中奏折有其原本,主要谈的是怎么扩大日本在东北的特权与利益。但是在我看来,即使有原本,也一定是经过中间人扩大,修饰的东西。想欲先征服什么,需要征服什么一类的话,作为文宣显然非常给力。中国学界从来都视日本有一个大阴谋,所以对于这样的材料自然照单全收。
二是所谓的下克上问题。有很多人特别喜欢强调日本扩张中的所谓的下克上因素,说的似乎战争能搞起来全是一些总下层军官的责任。但在我看来,所谓的下能克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神话,下能影响上边是因为上面有人支持。从皇姑屯开始就是如此,如果在其他国家,河本这样做早就被枪毙了。他之所以能犯事之后还活蹦乱跳的,还不是上面有各种支持。从此之后,日本下面的军官们就知道,如果他们大胆行动,上面说不定就有人会支持。
从此之后,日本下面每一次所谓的搞事,细看之下,都有上面支持的因素。九一八如此,后面这事件,那事件也如此。日本陆军里面对于这样的活动,并不缺乏支持者。1931年,中层的樱会两次试图搞政变,高层都知情。但第一次根本没处罚,第二次处罚轻微。甚至著名的226兵变,也有上层支持的身影。陆相川岛义之跑到裕仁那里报告的时候,还在说军人们忠心可嘉。搞的裕仁天皇勃然大怒。这次没有了上级的支持(或者说支持的力度不够大),政变的军官们也就很快完蛋了。而且主事的十几个军官全部被处决。

日本人炸死了张作霖,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张学良虽然被他们认为不济,但还是成功的接管了东北。并且宣布东北易帜,名义上加入了国民政府。在这之后,张学良也搞起了革命外交。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在东北的特权似乎就岌岌可危了。在东北,中国的革命外交和日本的满蒙生命线理论迎头对撞。双方的冲突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在皇姑屯事件之后,关东军的军官们看到原来高层是支持他们搞事的。受到了很大鼓舞。于是著名的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就策划了著名的918事件。但是这并不是日本唯一的东北扩张计划,日本陆军高层其实也有计划,但是时间上要比这个晚将近一年。石原他们的行动也得到了永田铁山等军队高层的支持。
918事件太知名,但实际上,许多细节并不见得为人所知。其实第二天,日本内阁就知道关东军在扯谎。铁路根本就是关东军自己炸的。但有多项因素让日本文官高层为此事背书。
1.关东军行事太迅速,我们常说什么当时关外有20万东北军,而日本人只有1万多。这不假,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第二天,吉林省的9万东北军就投敌了。这仗就没法打了。而且石原莞尔和板垣等人别的不说,各项能力确实超人,他们所到之处,东北各种支持组织很快出现,迅速的稳定了当地秩序。
2.日军内部各种异动让文官们感动惊心动魄,首先是朝鲜军不听指挥进入东北,其次是10月,破获了所谓的樱会政变活动,而且这些人全都被轻判,文官们有理由判断如果完全不听陆军的,政变就极有可能爆发。
3.文官们对中国的轻视。确实文官们如币原支持协调外交,但是他们的外交的考量是欧美,他们反对侵略中国是顾及欧美的反应。但是看到欧美反应并不严重,也就转变立场,转向支持军方。
4.是当时日本支持扩张的国内情绪,918发生之后,国内一片叫好之声,其实新闻界有些人已经知道柳条湖是日本人炸的,但是问题是这些报社处于所谓的国家利益考虑隐匿不报。而老百姓受所谓满蒙生命线理论的影响都热情支持扩张,而最大的政党政友会也支持。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终于开始了侵华的正式的第一步。可以这么说,日本最后会走入世界大战,与全世界为敌,就是这一天奠定的。
有必要说一说,九一八事件之后中国方面的应对。九一八发生之后,在局势很混乱的时候,作为东北军的实际掌控者,张学良发布了不抵抗指示,但为什么不抵抗呢,因为在1929年,张学良冒险与苏联因为关东路打了一仗,结果东北军完败。从此之后,张学良的指导思想就是对外要谨慎。
当然值得指出的是,这毕竟只是开头的指示,局势很快明朗起来,此次关东军的计划就是玩真的。而且虽然说张学良是一个实际上的军阀,但他毕竟名义上是国民政府的人。如果中央下令抵抗的话,他也不能完全无视中央的压力。
实际上,蒋介石和张学良共享了同样的解决办法, 就是诉诸国联。
应该说,因为《九国公约》为代表的华盛顿体系的存在,以及其20年代的有效运作,而在20年代里,日本也确实基本上插手中国较少。让国民政府的首领们对之产生了某些幻想。他们没有想到日本居然会如此冒险行事,而且摆在蒋介石头上的问题很多,当时中共在南部大肆活动,国内又刚经水灾。中国确实缺乏对外的力量。
但他们没有意想到的是,日本的情况此时应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日本内部,文官政府的控制已经很成问题。而抱定黑暗森林世界观的军人们已经开始控制政府走向。

在之后,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日本政界人物,就是犬养毅,这位在1931年11月开始担任日本首相的人物充分说明了一点,一个人如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哪怕超越不那么多,对于都不是一件好事。
犬养毅是以日本最大政党政友会的领袖的身份组阁的。而政友会素来主张对华强硬。于是犬养毅对外也是主张东北分离,独立满洲国一类的。
但实际上,犬养毅本人以前是另一个独立政党,他加入政友会的时间并不久,而且他还是日本政府里少见的知华派。他曾经长期同情中国革命。在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他曾去到中国,认为国民政府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正在励精图治。在他看来,如果日本在中国所为太过的,只会把中国逼向赤化和联苏的道路上去,而这对于日本是最大的威胁。
于是他虽然嘴上说的是一套,但私底下,他却派人去往中国和谈。基本条件是日本承认中国东北主权,但是要给予很多利益保证。
结果消息泄露,日本外务省和军方群起反对,只好不了了之。犬养毅本人更在1932年5月15日,被日本激进军人在首相官邸刺杀。
可以说从那之后,日本的对外政策就被各路扩张派分子主导了。而中国,也就真的如犬养毅所预言的一样,走向了容共联苏之路,并最终赤化。

在此之后,主导日本对华政策的陆军方面有过争论,主要有两派。
一派是统制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永田铁山。他的主要思想是要准备总体战的话,东北资源依然不够,也需要华北资源。所以他积极主张在华北继续搞事。
另一派是皇道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荒木贞夫,小畑敏四郎等。他们主要热衷对苏战争。主要对苏联早打。结果在权力斗争中,统制派逐渐占据上风,而在1933年, 1935年,日本也就在华北连续制造事端,制造了著名的华北事变。眼见本派势头已去,皇道派决定冒险一搏,他们先是在1935年,杀死了永田铁山。到了1936年,更是发动了226兵变。不过还是难以挽回颓势,反而让统制派趁势把皇道派高官统统打入预备役(基本即使逐出军界)

1937年, 77事变爆发,这件事其实本来就是个很小的事情,但是当地日本指挥官就把它搞成了冲突。然后照常套路,上面有人乐见其成。但这次事件及之后,日本内部其实有冲突。
一方当然是所谓正统的统制派。就是永田铁山的后继者,其代表人物武藤章。
而另一派则是九一八的制造者石原莞尔。石原以九一八一举成名。但是在这之后的几年里,他凭借敏感的政治触觉,发现中国现在已非昔日,中国的民族主义已经兴起。在继续扩大侵略范围,只会让日本陷入泥潭。他主张努力建设满洲国。先把这边经营好。
于是在七七事变发生之后,石原力主不扩大方针。结果当然跟武藤章他们频发冲突。石原跟武藤章吵,结果武藤章在一班年轻参谋面前,说“石原前辈,我们只不过是在重复您在满洲干过的事情,有什么错吗?”于是下面的参谋哄堂大笑。

本来日本的思想暂时就想拿下华北,但是问题是国民党政府已经忍无可忍,他们反而在上海对日军发动了进攻,战争极度的扩大开来,开始日本只想要拿下上海,给蒋介石一个教训。但是日军底下的军官再次异动,越线进攻南京,自然这一次上面又有人支持。石原每次都反对,但无效。
本来日本以为打下南京,问题就好解决了,结果他们完全低估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也不理解,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领导人放弃抗战就等于宣布自己政治死刑。于是只好再进兵,再扩大,到1938年10月,日本占领了武汉和广州。基本上此时的占领区就是以后的占领区。
经常有人认为日本的国力是无法占领中国的。在我看来,这基本都是不明国力的痴人说梦的话,日本不全盘占领中国,非不为,乃不欲也。在昭和军头的大棋局里,中国只是一个资源的提供地。而并非敌手,日本的主要战略敌人,始终是苏联,美国以及次一级的英国。
日本如果像太平洋战争一样,全力动员,占领中国并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如果费这么大力气占领中国,还有没有力量来防御苏联和美国。
所以从38年10月开始,日本的对华政策就是在中国保持基本的稳定。同时尽力压服蒋介石政府,让其事实上成为日本的附庸国。
以此指导思想,日本在军事上,大搞治安战。扫荡占领区的各种游击队尤其是中共游击队。
另一方面,也经常进行对国民党军进行一些攻击行动,打击国民党军的主力,削弱其实力。因为日本当时在中国唯一的机动部队11军在华中地区。所以行动主要在此一地区进行,著名的如三次长沙会战,实际日本根本没想占长沙,就是想打击一下国民党军队。
另一方面,日本对蒋介石进行了不少所谓的示和的行动,也曾借用一些关系来搞所谓的和谈。但是可想而知,日本的条件根本是蒋介石不可能答应的。日本还试图在国民党内拉拢一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汪精卫。本来日本人觉得把汪精卫拉过来之后,国民党内会有人响应。这样日本就可以垂手而胜。结果发现响应汪精卫的几乎没有人。等于白干了一番。
从那之后,中国战场就几乎成为一个鸡肋的地方,日本撤又不能撤,打又没动力,和谈又不走不通。
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贬低中国的将士们的抗日努力,因为如果不是他们的拼死牺牲的话,而是像东北一样,一天下来近半数人投敌。那日本可能就当时那点兵力就已经征服全中国了。

1939年,欧战爆发之后,日本的战略规划很大程度上视欧洲的形势而定。
1940年,德国战胜法国,一时间甚至可能打下英国。日本内部南进的声音大增。一些陆军高层和海军认为此时南进一方面可以获得日本急需的资源,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另一方面只要把中国对外交通全部封死,可以迫使中国屈服。但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如果强行进军东南亚可能严重触怒美国。所以日本在当年只是占据了法属印支的北部。但这也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对日本的禁运加紧了。
希特勒德国在不列颠之战中失利了,到了1941,它反而转头攻击了苏联。这又引起日军内部关于战略方向的争论,自然有人建议趁机进攻苏联。但也有不少人对于德国能否短时间击败苏联表示怀疑。他们依然主张南进获取资源。
争论之后,决定两面都做准备,在东北,关东军集结了大军,进行了所谓特种演习(就是备战),而向南,日本压迫维希政府接受其进入印度支那南部。
日本人本来依然这样做,不涉及英属殖民地地区,美国人不会有太大反应。但是出乎昭和军头们的意想的是,美国人反应极为强烈,立刻就停掉了日本的全部石油。而日本作为一个贫油国家,这是绝对不可能承受的。
于是一边谈判,一边开始秘密备战。当日日本已经骑虎难下,一方面,与美国开战,日本的胜算似乎实在渺茫。另一方面,美国解除对日禁运的条件又是日本绝对难以接受的。美国要日本从印度支那撤兵也还算日军高层可以接受。可美国让日本从中国甚至包括所谓的伪满洲国撤军。
而当时日军在中国已经战争多年,死者已经多达20万人。甲级战犯,当时的企划院院长铃木贞一从东北回来之后曾到过靖国神社,发现那里死难者遗属已经在排队了。死了这么多人,现在说要撤兵,国内怎么可能接受呢。一夜之间,让日本放弃从1931年获取的利益上退回来。日本高层恐怕各个都要被骂成国贼。当时东条在41年10月接受首相后,曾经接到3000多封民众来信,这些信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质问政府怎么还不跟美国开战的。要是听说撤兵,那高层一铁就会立刻被打成卖国的大国贼了。
更不要说,大陆上上百万的全副武装的日军怎么安排。以前226的时候,政变士兵喊尊皇讨奸还没有什么人响应,参加者也就1000多人。可是真撤军回国,可能就真要面对下克上的革命了。十倍于,百倍于二二六的规模都有可能发生。
所以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日本也要打美国。而且日军里面瞧不起美国人的还是不少,他们觉得美国人都是少爷兵,物质主义,只懂享受。痛打之下肯定求和。所以才有了珍珠港事件。
可以这么说,日本多年以来为了准备所谓世界大战,不断的获取所谓的资源,侵略它国,最后终于如它所愿的引来了大战。真是观念即现实。

其后的具体历史我就不多说了,反正日本人这回是知道了美国人的厉害。在短暂胜利之后,被打的没有还手之力了。
然而到了1944年,因为海上交通已经很不好走,所以日本搞了一次所谓的“一号作战”目的是打通通往南洋的大陆交通线。这次作战充分表明即使到了战争末期,如果日本人想要作战的话,日本在中国战场上依然能轻易的获得战役胜利。
不过这也是强弩之末了,日本在大陆战场上占再大优势也改变不了它在1945年战败投降的命运。
不过可以说是日本多年前投资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因为国民政府高层很多人早年都在日本度过。虽然他们很多人后来领导反日,但对于日本总还是有一些感情存在。所以蒋委员长他们也没有特别为难那些留在中国的投降军人和侨民(除了苏联占据的东北),让他们比较顺利的归国了。这也许日本当年接受留学生时候完全没想到的吧。

没想到仅仅一个粗略概述就写了一万多字。总结起来,为什么日本在对华政策大体经过了这么几个阶段。
一,甲午战前,略有惧怕
二,甲午到义和团事件,试图在清廷内部制造亲日派
三,义和团到清朝灭亡前,日本战胜俄国,成为列强之一,而中国则可以说没落了。日本不再将中国视为一个有力的敌人。而是希望保存清朝,维护其在华利益,尤其是东北。
四,辛亥革命期间,日本意图维护满清皇室,在发现不可能之后,便转而多方面扶植多方势力,意图最大程度的赚取对华利益。
五,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日本的政策是一,保护东北的利益。二,保持跟中央政府的良好关系,维护在华权益,尤其是在日本加入《九国公约》之后。《二十一条》是此时段里的一个比较逸出常轨的行动,但是它造成了中国对日本的长期恶感。
六,国民革命的革命外交对日本对华权益造成了威胁。而另一方面日本内部尤其是军方新的“总体战思想”下的满蒙生命线理论让双方的冲突几乎不可避免。日本文人政府选择忍耐。但军方人士对此不满。他们的行动最终造成了918事件。
七,在日本军头们的大棋局里面,中国素来被认为是个资源提供地。而中国人则被他们所蔑视,他们认为中国不堪一击。这种轻视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全社会都如此。他们频频在中国制造事端。
八,七七事变之后,国府的突然大规模反抗特别是在上海的行动让日本逐步扩大了行动范围,日本占据了很多地方,但在他们的战略考量里,认为全面征服中国似乎不划算。所以一直试图压服中国。但这也不可能,于是战争就长期化了。中国成为日本战略地图一个鸡肋一样的地方。
九,日本为了谋夺更多资源,准备世界大战。进军南洋,结果反而造成了美国的禁运。而解除禁运的条件就有撤出中国,而此时撤出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绝对不可能的选项。日本多年侵华最终为其带来了不可解决的战略困境,并最终带来了必败的太平洋战争。顺带也让日本的侵华战争彻底失败。

从日本这些年跟中国的关系可以总结的教训是
一,扭曲的人性之才长不出笔直之木。日本之所以会走入最后的战略绝境,是因为他们信奉了错误的世界观,在他们眼里,世界上资源有限,不能通过贸易互通,而是必然走向战争。这种思想之下,最终必然得偿所愿。
二,不要过分的蔑视一个民族。日本蔑视中国,长期从政治,社会,文化上嘲笑蔑视中国,将中国视为一团散沙,无视中国日渐高涨的民族主义。以至于对中国政策的预期屡屡落空。正是这种蔑视,让日本在中国频繁的制造暴行。
三,恶化的民族主义不可取。在三十年代的时候,日本的民族主义已经恶化,报社明知真相为了所谓国家利益不报道,激进军人打着爱国旗号刺杀首相,居然能在全国获得三十五万血书签名。每次日本在中国扩张,都得到一票欢呼。中国人的感受,日本丝毫不关心。自己人被中国打了,就是天大的大事,日军杀了更多的中国人,日本根本不关注(典型的如济南惨案)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如果整体民众,从精英到民众的政治心态都不成熟,那么制度是难以制约的。918前的日本,已经初步确立了民主制度,开始了普选。但是正如魏玛德国的人民选择了希特勒一样,日本也以35万人的为不法之徒求情的血书也宣告了日本民众的不成熟。而也许只有惨重的灾难才能让他们知道这种不成熟。万望我中华在未来不需要这种提醒。

参考资料:

黄自进:《阻力与助力之间:孙中山、蒋介石亲日、抗日50年》
王向远:《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
彭雷霆:《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认识(1871-1915年)》
[美]爱德华•德瑞:《日本陆军兴亡史》
川田稔:《日本陆军的轨迹(1931—1945)》
麻田贞雄:《从马汉到珍珠港:日本海军与美国》
入江昭:《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本文转自知乎,作者:远古善良自由党, <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430497/answer/116880083”>原文链接</a>.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